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199.com

第85节(1 / 3)

加入书签

风戎人对雍人非常提防,姜恒尚未进村,便在村落外再一次看见了那熟悉的眼神——于落雁城里,每个人警惕又防备的眼神。

一群风戎的小伙子驻马村外,在溪流畔饮马,似是附近村落的年轻人,呼朋唤友出门打猎,盯着姜恒看。

“雍人!”有人朝他喊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不做什么,”姜恒让界圭停车,说,“给人治病。”

“治病?”那伙人笑了起来,说,“你是游医?”

他们对进入村落的外族,似乎抱着某种敌意。姜恒又见朝他发问的众人,不时看看簇拥着的一名年轻人,那年轻人与耿曙年岁相仿,帽上插着一枚藏青色的羽翎,像是个小贵族,只不说话,远远看着姜恒。

姜恒便朝那小贵族说:“对!我们是来给你们治病的。”说着拍拍马车上的物资。

贵族男子朝手下说了几句话,点了点头,没有阻拦他们,却也不跟随他们进村,众人便不再为难他们,拍马走了。

“开始你的正式游历了,”界圭说,“现在要做什么?”

姜恒说:“找一个帐篷,且先借住下来。”

界圭于是清点了随身携带的白银,朝村里的风戎人借住,议定为期三日。

接下来,姜恒借来一张红木案几,摆放在帐外,抖开一张白布,张挂在帐篷前,上面是一个用毛笔绘出的“药囊”图样。开始悬壶看病。

“嘿。”界圭本以为姜恒会先找村长,问长问短,考究一番,甚至摆摆官架子,只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果然是罗宣的徒弟。”界圭说。

整个村子里的人全来了,汉人游医在整个塞外非常出名,然而随着汁琮朝廷对北地的管制愈发严格,各村镇只许迁往城中,禁止回流。近年来游医越来越少,不少人生病了,必须拖着板车,载着病人,到落雁或其他城中去借住看病,导致将延误病情。

姜恒打了个呵欠,就这么挨个看了起来。

“会说汉话么?”姜恒道,“不会,好的,没关系。来,啊。”

姜恒拿着压舌板,界圭则收敛吊儿郎当的模样,端坐在一旁,帮姜恒翻译。人的苦难总是相通,病困亦大抵如是,姜恒跟在罗宣身边久了,从前每月都会随他下山,到枫林村给百姓看病打下手,不少症状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且塞北一地,大多是黄热病、败血、伤口感染、小儿热等常见病,姜恒一边看病,又一边问:“几岁啦,家里多少人?平时吃的什么?一年有多少进项?”

病人呜呜呜啊啊啊地回答了,界圭又在一旁翻译过来,姜恒极有耐心,每个人都详细问了家中情况,又打听四邻近况。

“你这么看下去,”界圭说,“没个天看不完。”

姜恒正在给一个孕妇把脉,孕妇十分气愤地说了一通,姜恒朝界圭问:“她说什么?”

“她说,”界圭说,“她男人被征兵征走了,年前死在了玉璧关下。国家欠她抚恤,如今一分钱没有了,她给不出诊金。”

“不打紧不打紧……”姜恒说,“你的身体很健康,多吃点蛋,喝点牛羊奶,会是个好宝宝,像你这样的,村子里还有多少人?”

界圭朝那孕妇翻译了,又朝姜恒说:“二十七户。”

姜恒:“给管魏写信罢,让他马上办。克扣抚恤金,朝廷有人要倒霉了。”

“喏。”界圭道。

六天后,第二封信送到雍宫,耿曙在地图上作了标记,并将另一封信转交到了管魏手里,汁琮登时勃然大怒,下令曾宇负责,彻查兵府。

毕竟抚恤对雍国而言是最重要的事,轻则百姓怨声滔天,重则军队内部哗变,如何能忍?

姜恒第一封信便毫不留情地暴露了现实,数日后,落雁城处决了六名太尉府给事,将他们押到沙洲前,问斩了事。

最后一天,姜恒整理了嘎哈呐村的情况,在一本册子上写满了三页,与村长见过面,载着百姓们送的羊乳酪、风肉与药草,踏上前往下一镇的道路。

“风戎人都是很好的,明白事理,”姜恒说,“也并不全是蛮子。”

“风戎人确实。”界圭说,“但撞上林胡人,就要当心了,他们与风戎人不一样。”

“嗯?”姜恒问道。

界圭漫不经心道:“林胡有句族言,是‘悲欢之歌,谁人吟唱,我愿倾听;生死之门,谁人把守,我能辨明。’他们有恩必报,有仇必偿。”

姜恒就这么一路北上,每到一个村镇中,问过民生,便将派出海东青,往落雁城送出信去,报一声平安,顺便还会捎带一封信给管魏。

这封信到得后来,简直成了朝廷的噩梦——缘因每次一有信来,汁琮便将命人调查,紧接着轻则革职收监,重则市前车裂示众。一时朝野人心惶惶,姜恒的信成为了贪官腐吏的催命符。

汁琮原本对姜恒所报,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然而越是查下去,就越是心惊胆战,铁证如山!

姜恒一封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