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199.com

第29节(2 / 4)

加入书签

活。

讲堂后方建有藏书楼,三层的书楼非常壮观,藏书极为丰富。

再后方建有泠泉轩,此轩地处青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青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

当然,南北二斋、藏书楼和泠泉轩黄寄北是进不去的,门房只是将他带到了讲堂,说明了听学的相关纪律,再给了他一本听学证就将他请了出来。

听学十一月起对外开放,一直到来年十二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这时候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趁着还有时间,黄寄北找到了忠叔和花十一娘,说出了自己昨晚想到的办法。

“黄公子,你是说你可以教我们染色吗?”花十一娘满脸的不可置信,这年头染色的技艺被几家世家大族垄断,是不外传之秘,靠着这门技艺,他们低价收购蚕户的丝线和素丝绸,染色后高价卖出,蚕户们皆是敢怒不敢言,说让他们没本事呢。

“花姑姑,我也好多年没动过手了,还需要你们配合才是,能否给我一些熟丝和板蓝根,我们一起试一试可好。”黄寄北说的是实话,上辈子他在大学的实践课上学习过丝线染色的方法,但这毕竟是古代,行不行得通得试了才知道。

“好好,我这就去拿,板蓝根我那有的是。”花十一娘连忙答应道。

古代染色后的布匹价贵,一方面也是因为染料贵,为了降低成本,黄寄北打算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像是板蓝根、栀子、桑葚等,如今这个季节,板蓝根是最合适的。

材料准备齐全后,三人开始试验,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成的。

先是制作染料。

板蓝根放入盆中,用鹅卵石压实,倒入山泉水浸泡发酵。几天后,等水的颜色变深后,黄寄北捞出了沤烂的板蓝根,过滤出了黄绿色的水。接着,倒入调配好的石灰乳,搅拌,这一环节三人都紧张了起来,直到看到汁水变成蓝色的了,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静置沉淀,把上层的水小心舀出,剩下的就是可以用来染色的蓝靛泥了。黄寄北小心翼翼地挖出蓝靛泥,装入瓷瓶中密封保存,这样以后就能随时取用了。

接下来就是染色环节了。

打两盆温水,一盆用于浸泡丝线,一盆用于调配染料。

拿出瓷瓶,逐步添加蓝靛泥到温水中,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放入少量的盐和白酒,混合在一起。把一旁已经浸泡好的丝线一点点放入染料盆中,搅拌浸泡,使得丝线充分着色,肉眼观察染色到位后,黄寄北取出了丝线。

看到真的变蓝了的丝线,忠叔了花十一娘激动的无以复加,他们真的染出有色的丝线了。黄寄北也是惊喜万分,没想到真的成了,他们真的做到了!

染好颜色的丝线清洗后再进行晾晒,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之后,三人又反复试验了好几遍,通过控制蓝靛泥的用量和染色的次数、时间来改变蓝色的深浅,通过调整食盐和白酒的用量来加强固色能力,在确认染好的丝线不会掉色后,这种染色方法才开始在庄子里推广开来。

熟悉了上山路线,教会了庄里的姑娘们染色的方法,黄寄北就等着开坛讲学的那天了。谁曾想,到了讲学开放的那一天,青麓山竟飘起了鹅毛大雪。

他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这时候是不可能临阵退缩的。若是今天借口天气不去,那以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这就是人性的弱点。黄寄北背着书箱,沿着山路艰难行进,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一夜积雪,山中已是雪深数尺,等他到达青麓书院讲堂的时候,鞋袜都湿了,手脚已经没了知觉。

到讲堂后,黄寄北已经是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了,幸好书院中有下人给他送上了热水和棉被,黄寄北喝下热水,把被子围盖在身上,过了好一阵才暖和过来,却又感到手脚开始发痒,应该是被冻伤了。

因为天气的缘故,今天来青麓书院听讲的外人竟只有他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被安排坐在了靠门的位置,而其他靠前的位置坐的都是书院内的学生。

青麓书院内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分成两派,一派是被推荐入学的,这种家里大多颇有权势,锦衣华服,头戴高帽,腰间挂着玉佩香囊,光鲜亮丽;另一种是自己考进来的,这种则朴素的多。

今天讲课的是一位儒学大家,他对《论语》有着很深的见解,对其中很多语句的解说都让黄寄北觉得耳目一新,黄寄北一遍听讲一边做着笔记。

这种层次的大家是黄寄北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他觉得今天这趟来的真是太值了。据说明天讲学的是一位精通《周易》的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黄寄北立马连山都不想下了,恨不得能在门外呆到天亮。但这是不现实的,他还是得趁着天还亮赶紧下山。

第二天早上,雪停了,但山路依旧难走,需要格外的小心,他可不想掉下去粉身碎骨,花姑姑想要陪他一起上山,他拒绝了,多个人来也是一起受罪。

这天的《周易》解说黄寄北有点跟不上了,《周易》晦涩难懂,他需要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