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199.com

第162节(2 / 3)

加入书签

英不想下车走,太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爸爸, 还有多远?”睿睿脸色也不太好。

“快了吧?”谢平安问老胡。

“快了,大侄子晕车了吧?”老胡看着倒车镜里的小孩儿紧绷着脸,哈哈笑道。

睿睿摇摇头,“没有。”就是不太舒服, 而且这个叔叔话好多,好吵, 还不太尊重妈妈, 他不太喜欢。

“小孩子车坐久了有些烦了。”韩小英替儿子解释道。

老胡抹了抹头上的汗, 低声咒骂了一句:“这破道, 每次来都是这样,能去掉半条命。”他每个月至少要来四五趟。

来一回他骂一回, 不过也没用, 就是出出气罢了, 乡下这样的路多了,跟城里没法比,他早习惯了。

“前面就到向阳乡了,谢哥,老魏跟你们说过吧?他大姐家就在向阳乡。”开了二十多里,路况好些,老胡才跟谢平安说起话来。

谢平安点点头:“说过,我们这次主要就是来溜达的。”

“正好,我在这边也要联系几个牧民,从他们手里预定一批羊,啥时回城吱一声,到时候我稍上你们。”

老胡这人大老粗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有时说话还像不过脑子似的,有啥说啥,其实人还行,挺仗义的,也没什么坏心眼。

谢平安并没有拒绝他的好意,“我们在这边大概要停留个两三天,具体哪天回城得听正国安排。”

“行,谢哥,我知道了,老魏挺长时间没来这边了,这次肯定要多待几天,我也不急着回城,到时候等你们一起走。”

“那麻烦你了。”

“麻烦啥,就捎带的事儿。”

老胡摆摆手,又开了能有半个小时,终于到了魏家大姐所在的村子。

这村子不过百十户农牧民,村民又居住得分散,有时车开上半天路都看不见一户人家,而且见到的几乎都是土房,砖瓦的很少见。

村里不通水泥路,但车辙比较浅,不是下雨天还可以,吉普车能开得进来。

魏正国的大姐叫魏玉蓉,现在四十多岁,二十年前搬到这边。

她男人是她大同学,两口子都是正经的文化人,只不过因为前些年的特殊时期,两人结婚没多久就从城里搬到乡下,一住就是二十年。

两人现在都是向阳中学的老师,有三个孩子,大的都上大学了。

韩小英他们一行人到的时候,他们一家正在大门外迎接。

“正国,小云,你们来啦!”魏玉蓉笑着朝弟弟,弟媳一家过来。

“姐,姐夫,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魏正国打过招呼便介绍道:“这是小云的二妹小英,二妹夫谢平安,还有睿睿,昨天从京城来的。”

魏玉蓉拉着韩小云的手,对韩小英一家笑了笑,“你们好,早听小云说你们要来,路上很辛苦吧?”

“魏大姐好,”韩小英最先吱声,“有一段路确实不怎么好走,差点被颠吐了。”

“呵呵,小云第一次来也是。”魏玉蓉她指着身旁高高壮壮的男人道:“他叫宝昌,宝是译音姓,你们直接叫他名字就行,我们有三个儿女,老大宝宏不在家,只有宝音宝华两个小的在。”

宝昌是个壮士红脸庞的汉子,他十分热情地跟谢平安握了握手,“欢迎远道而来的小英,平安,还有睿睿,屋里请。”

魏春蓉拉着韩小英韩小云姐妹俩先进了院子。

院子很大,韩小英进来愣是一眼没瞧过来,少说得有七八百平吧。

大门左边就是羊圈牛棚,右边是菜园子跟柴火棚子,中间一排新盖的大瓦房,三四条狗旺旺的叫着。

宝昌姐夫呵斥了一声,立马变夹着尾巴跑走了。

家里来了客人,他们一进屋就放好了桌子,桌子中央放上满满一大盘切好的西瓜,周围瓷盘里的摆着奶豆腐、各种饽饽,刚煮好的两壶茶。

魏大姐怕她们不习惯,很多东西都是她自己改良过的。

韩小云是知道的,也不见外,端起茶来就饮。

“小英,你尝尝,这茶不错。”

韩小英有样学样,端起来喝了一口,满里的奶香味,又不是特别甜腻,还挺好喝的。

睿睿特别喜欢喝,可能也是坐车颠簸的渴了,一口气喝了大半碗。

魏春蓉摸摸他头,“喜欢吃什么自己拿,到大姑家来不用客气。”

睿睿点点头,“谢谢大姑。”

“好孩子,多吃点,还有旭东,珊珊你们也吃,旭辉来,大姑抱抱,让妈妈歇会儿。”刚才路上颠簸的,小家伙有些打蔫。

旭辉摇摇头,还有些认生,魏玉蓉给他喂了两口西瓜,才肯叫她抱。

她非常喜欢孩子,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几样饽饽和零食,难得旭东他们今天都来了,她平时要上班没时间回城里,在这边除了婆家人又没什么亲人,总是特别想他们,知道弟弟要带小云妹妹一家来,她和宝昌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

早上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