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199.com

第135节(2 / 3)

加入书签

帝说话,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这个皇帝是我们文官集团拥立上来的,你必须得听我们文官集团的!做人可不能忘本!”

结果嘉靖皇帝一摆手,拒绝进行服从性训练:“先皇的遗诏是让我继位,又不是让我以太子的身份继位,我要是认了太后当母亲,我喊我母亲什么?≈ot;

杨廷和还是不同意,结果嘉靖皇帝打死都不肯同意进门。

最后还是张太后出来调停,嘉靖皇帝才肯进门。

别人以为嘉靖皇帝会害怕杨廷和。可皇帝一点儿不怂,他相信杨廷和称霸太久了,一定会有人对他不满,他这个皇帝一定会有支持者。

后来,嘉靖皇帝和文官集团吵了整整三年。一开始还算理智,最后两边都疯狂了。

最终皇帝压倒了文官集团,提拔了另一批忠心自己的朝臣,把杨廷和这一脉的文官都发落了,这期间死了很多人。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杨廷和集团就这么落幕。

嘉靖皇帝成功把自己的父母都加封了。

按照周礼,太庙有七个房间,可以供七个皇帝,朱元璋改成了九个。到了嘉靖这里,里面已经满了,但是他想把自己作为藩王的父亲抬进去。

一来二去,他瞄上了明太宗。但明太宗名气太大了,他不敢动,而且一旦动了,他们这一脉的合法性怎么证明呢?要知道明太宗也是藩王继位啊。

但他还是作势要踢,假如大家都不同意开窗,那么就提议开个屋顶,大家就会同意开窗了。

大臣们当然哭天抢地,打死都不同意。最终两边各让一步,明太宗被抬成了明成祖,把存在感不强的明仁宗踢出去,让嘉靖的爸爸进去。

有人说,嘉靖皇帝一生自私,唯独对父母是真的好。其实未必,这场争斗是权力的游戏。】

朱元璋听到嘉靖皇帝精于权谋,几年之间就斗倒了大臣,却并不开心。

唐朝,唐太宗是第二位皇帝,宋朝,宋太宗是第二位皇帝。久而久之,太宗已经约定俗成地等同于“第二个皇帝”。

这太宗居然不是朱允炊?

所有藩王大惊失色,纷纷侧目,想找到谁是“明太宗”。

朱棣也惊疑不定,左看右看,总觉得兄弟们如今变得很陌生,好小子,哪个浓眉大眼的背叛了大哥的儿子?

他一定不轻饶!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自从天幕说出:≈ot;明太宗也是藩王继位≈ot;之后,老朱家的人都惊疑不定。

电光石火之间,众人顺着自己内心的猜测,看向自己最怀疑的对象。

朱元璋分封了二十多个朱家藩王,除了九大边塞藩王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太平藩王。

这九大塞王之中有两位最引人注目。一是燕王朱棣,二是宁王朱权。

燕王朱棣从小就跟着朱元璋打仗,骁勇善战,名声赫赫。如今被封在北平,抵御异族,手下有兵有粮。

除此之外,还有宁王朱权。朱权十几岁就领着几万大兵在北边打仗,把几个部落打得妥妥帖。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大明最能打的军队之一———朵颜三卫。

朝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朱元璋将这两位骁勇善战的儿子封在最重要的边境,相当于把大明的生命线交给了他们。

这两位藩王造反的话,成功概率应该是最大的。

于是,一半人看向了朱棣,另一半的人看向了朱权。

他们的眼神饱含震惊、疑惑、好奇之情。

宁王被一群留着大胡子的哥哥望着,一时间接受不能,差点儿被酒呛着:≈ot;你们看我做什么,不会以为我要造反吧?父皇,我对太孙的忠诚,天地可鉴啊!≈ot;

朱棣心里打起了鼓,对于宁王的解释,一个字都不信。小十七打小就聪明,不像是朱家的种。聪明人心思多,而且有兵有粮,造反太容易了。

朱棣拍了拍宁王的肩膀,一阵唏嘘:≈ot;我看你死后怎么去见大哥!≈ot;

有朱棣带头,其他王爷都面色愤慨。

宁王欲哭无泪,他没有造反的想法呀,至少现在真的没有!

他为了洗清身上的嫌疑,连忙看向朱允炊,改用亲切的称呼,像普通叔叔一样说道:≈ot;大侄子,你出生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可不能冤枉了你叔父啊。大哥对我们多好,我们到今天都忘不了,我怎么可能丧良心去造你的反呢!”

不管朱允炊心里怎么想,面上还是和和气气:≈ot;叔父别急,且再听听天幕怎么说。≈ot;

他的目光扫过所有的王爷,论成功率,宁王造反成功率

最高,但其他王爷就没可能成功了吗?

比如燕王朱棣。

气氛变得剑拔弩张,唯有角落冷清寂寥。

晋王朱桐望着杯中美酒,整个人发呆,左右环顾,有人怀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