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iaoshuo199.com

第115节(1 / 3)

加入书签

虽然说了,举人老爷接受村民乡绅的投诚,所交的租子只需要原本税收的三成。

今年毕竟还只是第一年,自然是还没有收到银钱。

而族长只是名头好听,实际上他们整个族里也没有余钱的,所以盖房子的钱其实是黎家垫付的。

就连去县城请先生的银钱,也是黎家先行垫付的,做好事干脆就做全套。

虽然黎父黎母俱都十分的心痛,这些可能要花光他们的积蓄了,可一想到这是三郎的嘱托就都认认真真的落实了。

如今别说黎老头了,就连石氏都知道,儿子进京去考试以后可能还要当官读书人的名声对他而言十分的重要。

从一开始建这座房子的时候,族长就将黎三郎的意图告诉了村里人。

学馆正式落成之后,红桥村以及附近的人都知道了,这座学馆接受附近所有贫寒子弟入学读书。

不需要交束脩,只需要每个月带米粮作自己的午食就行了。

消息一放出去,别说红桥村了,在这十里八乡的都引起了轰动。

听说这是举人老爷的无私奉献,大家都心情激动,纷纷称赞着;

不愧是举人老爷啊,品德高尚,跟他们一般的乡下人看着就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件大好事,对于黎老头来说,也是他人生中难得的壮举。

学馆落成的那一天,族长让他代表着三郎对着众人讲话,这辈子黎老头都忘不了那一天的风光。

虽然吧,咳咳,他私下里练了无数次那天依然是有些怯场。

对着众人失措了半天,才可以开口讲话的。

但是之后每每回想起那一天的场景,他依旧是心情激动。

表面上看红琼村也只是多了一个正式的学馆,至少不用担心老秀才不再教书育人之后村里的孩子以后都没有读书的可能了。

其实,不只是如此,红桥学馆对于整个村子的意义还有更深远的。

比方说,在黎氏一族出钱出力的建了这么一座学馆,村长一咬牙又号召村民们把从学馆到村口的大路重新修了一次。

如今这条道路宽敞又平展,不止是每天清晨上学的孩童们行走方便多了,偶尔也会有马车牛车的从这条路过。

由此一来,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之后,黎老头就经常回乡了,借着下地的名义经常性的去学馆逛一逛。

哪怕里面的有些学子不认识他,见面只是礼貌的跟“老爷爷”打招呼,黎老头也觉得很是骄傲。

这一切,在由大毛二毛合力完成的家书中,全部都告诉了黎修平。

黎修平很是欣慰,终于,可以正正经经的为爹娘以及乡亲们做件实事了。

和黎家的家书一起送到京城的,是方家人写给方青青的信件。

说是信件,也不过是一张纸罢了。

跟已经在县城学馆读了几个月的大毛二毛不同,红桥村方家的几个孩子,也是今年沾了举人老爷的光不要束脩。

于是,都可以去学馆念书了。

包括方老二的两个闺女,一咬牙,方老头决定几个孩子都送去学馆。

就像幺妹说的,需要的书可以抄回来,无非就是笔墨纸砚费一些钱财。

让孩子们学会了认字算数,哪怕以后不能去考取功名,好歹以后的路也会好走许多。

不过大牛二牛目前学的还没有老黎家的几个孩子好,写信什么的也就比不上了。

寥寥数语,事情却是说清楚了,主要是告诉方青青大牛定亲了。

一开始方青青还呆住了,那个可是她侄子,比她小一辈呢。

现在,这么早,就定亲了?

随后才想起来,大嫂的老大实际上比她还要大一些,现在只是定亲还没有成亲而且乡下孩子本就成亲的早。

小郎君在十四五岁定亲,谈婚事走流程拖个一两年的,十六七岁成亲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牛的信中告诉小姑,他现在定亲了,爷爷奶奶说等明年再选个好日子成亲不知道到时候小姑小姑父能够到场。

如果黎修平这次能够考中留在京城做官,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乡探亲呢,这一点方青青也保证不了。

说不定等他们下次回乡的时候,她大侄子已经成亲孩子都要生出来了。

想想方青青都觉得好笑,她和黎修平可还没有做事实夫妻呢。

倒是大牛的信中还提及了他定亲的对象,这才是方青青惊讶的,说起来还是熟人呢。

居然是于大夫的孙女,这门亲事还是老大夫主动提及的,要不然以老方家目前的状况方母的眼界还不敢那么高。

哪怕于大夫只是游方郎中,在村民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一开始媒人上门的时候刘氏还大吃一惊了呢。

“说起来,这门亲事也是沾了你的光,有你这个举人老爷女婿老方家说亲的门槛都提高了。”

没有发言权

方青青故意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